第七百八十九章、交底-《闺华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谢涵见此颇有几分后悔不该把实情告诉她,她以为对方好歹也是在宫里生活了十多年的人,没想到这件事还是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围。

    “姨母,你别怕,外头的事情夫君会尽力去安排,宫里的事情只能靠你自己了,本来我们攒了点银子想送给你打点用,可如今这情形这些银子暂时我也不敢拿出来了,等过了这段时间再说。”

    没办法,这种时候谢涵不站队也得站队了,她和朱泓必须倾全力把朱渊扶上位,否则的话就该轮到顾钰的儿子朱淳了,那谢涵和朱泓今后别想过安生的日子了。

    “孩子,姨母什么也不说了,姨母知道轻重的。”夏贵妃总算回过神来了,两手握拳。

    既然谢涵说皇上已经清楚这件事了,那么皇上肯定是做了妥善的安排,她不用怕什么赵王和徐氏,眼下她要防范的人是顾钰。

    宫里宫外的形势她早就看明白了,顾钰有顾家、沈家如今又有赵王府支撑,而她的娘家只是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,不管是财力和兵权都和顾家相去甚远,她拿什么跟顾钰去争?

    所幸的这几年朱泓和谢涵的名气也大了,功劳也大了,在皇上面前也越来越有分量了,因此,她也算是有了一点点的倚仗。

    好在立太子皇上要考虑的是不仅是皇子的能力,还要考虑这些外戚的力量。

    说起外戚的力量来,这就有个度的问题,外戚的力量太大了干政是必然的,而外戚干政的后果必然是皇权的削弱;可反之,外戚的力量太小了,只怕这皇位未必坐的稳当,极有可能会引发新的一轮争夺,到那时,骨肉相残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因此,夏贵妃对自己的儿子上位还真没什么信心,主要是顾钰那边的靠山太硬了。

    可不管怎么说,她都要尽力一试。

    因为她不光是为她自己争,也是为她儿子争,为谢涵和朱泓争,为她死去的姐姐争。

    说话间两人便到了御膳房门口,两人心照不宣地把那个话题收住了,讨论起今日要做的几样点心来。

    谢涵是第一次来御膳房,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一个厨房,比慈宁宫的主殿还大,差不多十来排灶口,每一排至少有十个灶口,每个灶口旁都有三四个人在忙乎,一眼看过去,满满的人头和穿梭的太监宫女。
    第(2/3)页